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最后的反击

第四十三章:“智能大空战”(一)

2049年11月22日12时44分时,当阳佳(书友“yangja”)看到那架“大个子”导弹依然把它不当回事地在前方盘旋时,他知道,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。当他驾驶着心爱的战机跃升到云层上时,冷冷的阳光懒洋洋地照耀着他的座舱,这让他的心中顿时走出悲痛的情绪而变得有些开朗了。云层下,还在下着漫天的大雪。这时,他亲自清点了一下跟随他一起跃升到云层上的战机,才知道,他率领的3个大队的大机群,在经历了残酷的远程空战后,此时仅剩下不到10架战机了。这时候,让人想不通的是,竟然没有人再向他们打来导弹,也没有敌机和那些幽灵般的“空战机器人”出现。然后,他的机载雷达清楚地显示,西南方向,那三架运输机出现了。

其实,阳佳率队所做的这些动作早被人看得一清二楚的。这就是“联合国军”空军司令凯林斯四星上将。此时,他通过几架预警机的各种监测数据所“呈现”在大屏幕上的模拟仿真图像,看到所发生的一切空情。

当他在大屏幕上看到阳佳的动作时,他知道,对方要求“近距离空战”解决最后的战斗,所以,他马上以“联合国军”空军司令的身份,下令不得再用导弹解决,而必须用空战中“最正宗”的“近距离空战”干掉他们。

按常规,他看到中国机群所剩余的战机不多时,应当命令第8航空队的“霍斯曼”联队来进行这最后的决战。但当他看到一位同样在观看大屏幕的日本空军将军一刹那间,不知为什么突然改了主意。他打算让围观的日本“零式”战斗机群来解决。他的目的很明确,要亲眼看看日本战斗机与中国战斗机的捉对厮杀景象,以便测试日本军队的空中决战能力。至于这一点嘛,他不会给第二个人说的,包括他的顶头上司李微将军。

然而,在他下达完日本战斗机群参加空中格斗的命令后,他对那三架明目张胆飞临要塞的中国三架运输机感到很迷惑。为什么那么多的远程导弹没能击落他们呢?

他的疑惑其实也是阳佳的疑惑。前边远距空战时,他自己就躲过好几枚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,根据导弹的射程判断,我军那三架运输机不知被击落好几次了,怎么?他们竟然还这样大摇大摆地向前飞着?

没错,朱武(书友“zhuwu961**”,抱歉前边写成“朱玉”了,以后就是“朱武”)正带领着这三架黑色的运输机大摇大摆地继续向前飞着。此时他居中,另外两架居左右,呈同一高度一线横队。不过,此时,机队正在穿越云层,使劲向云层上方跃升。这螺旋桨真是费劲!他在这样想,但心里却在感慨,幸亏速度慢点好啊。

是的,正是他的运输机速度慢,所以,眼看着横冲直撞过来的敌人的远程空空导弹,大多数尚未到达他的位置,就没了油而失速落了下去。但有几枚,也许有远程空空导弹,或者是中程空空导弹吧,还是那么有劲的冲了过来。此时,他下令“系统准备”(就是仁军师他们后来听到的那句话),然后,赶忙把右手中指挪开,用左手的无名指按动真正的“机载防御系统”按钮,那是左操纵杆下沿的一个黑色的按钮。

结果,在曳光弹和“饵弹”的闪耀中,那些导弹竟然“真的”转变向下滑去,然后最终不知踪影了。他心想,咱们这笨重的运输机的“机载防御系统”真不错啊。这样想着,笑意融融地看了一眼副驾驶(他的副驾驶此时执行的是正驾驶的职责)。他忽然发现,副驾驶竟然额头上冒出一大串汗珠来。他轻声地宽慰他,“2号,不必紧张,照你平时的训练操纵就是了。”副驾驶听到后,感激地回望了他一眼,然后,眼睛依然专注地盯着前方。朱武对这位年轻人很满意。因为,这是他亲自挑选的副驾驶,跟随他执行过多次任务了。

就在朱武和副驾驶用语音和目光交流时,坐在运输舱的三个人中,有一个人露出一丝丝朱武通过运输舱监视器根本不可能看到的笑容。

这三人分成三个坐席,坐在三个很特别的容器中。朱武仅仅看到的这三个人分别坐在三个水泡型的玻璃舱内。但他哪里知道,这三个人坐的座舱正是空天战斗机,不,其实是“空天轰炸机”的座舱。

座舱内,四周的玻璃其实就是“全六维”全景显示装置。这种透光玻璃型的“全景显示装置”不光是显示器那么简单了。

所谓“全六维”,按照空间技术要素来说,就是平面坐标参数、垂直坐标参数、时间和空间参数、航向和速度参数、四维动作参数、智能仿真对策和对抗参数。其中,前三项的“平面坐标参数”、“垂直坐标参数”、“时间和空间参数”构成座舱的“时空基础参数”;“航向和速度参数”构成座舱的“基础状态参数”;“四维动作参数”构成座舱的“真实模拟状态参数”,即坐在座舱内的人的真实动作,如滚翻、俯冲甚至呕吐等;“智能仿真对策和对抗参数”则构成座舱的“对策论+预知对抗行为参数”,即先按照“对策论”要求,系统做出最佳决策主要是对抗的策略,然后由座舱驾驶人按照“预知策略”做出相应的但可以人为充分主动性控制的一系列反应动作。

这些重大秘密,朱武岂能知道?但他确实又是这架运输机的机长。自从他的运输机到一间很大的洞库里改装时,他也大概猜测到这些玩艺儿是干什么用的,但从未见过什么人用过它。作为军人,他知道,该知道自然会让你知道,不该知道你也别问。当这三人坐上他的飞机时,双方并未说过一句话,大家偶尔碰面时只是心照不宣地相互点点头,就算打招呼了。在朱武的眼里,这三个同战斗机飞行员差不多,只不过,是可以在天空和太空同时作战的“两栖型”空天战斗机飞行员而已。至于他们隶属于哪支部队,他可真不知道。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,他模模糊糊地意识到,他的运输机所在的洞库属于一个叫什么来着,对,属于一个叫“CTO”公司的高科技秘密项目。

其实,他不知道的是,他的运输机改装的洞库,实际上也是“CTO科技公司”——“楚渔尖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”的“23世纪机甲战士项目”的地下实战试验洞库。朱武更不知道的是,指挥他三架运输机上每个三个小组的,则分别是安大校、周大校和耿大校。这三个老家伙正分处在三个巨大脑袋的控制中心里。这三个脑袋则是三台高达100米的“重型机甲战士”的大脑袋。而“金波巴特002”即秦风,正在安大校身边坐着。

秦风刚才清楚地看到,安大校刚才给乘坐在朱武运输机的三名操纵员下达了指令,“开始实施A计划”。然后,他看到,机甲战士大脑袋的环形屏幕上清楚地展现出1号小组的主操纵视野。而这1号小组的主操纵,就是前边露出一丝丝笑容的那名上校。

“潘魄鹏上校(书友‘panpop’),刚才的效果如何?”安大校这样问着。秦风在一旁盯着大屏幕,在想,此时肯定有强大的电磁干扰,他们间的通话为什么这样流畅?

“安总,刚才效果很好!我的小组的3号操纵员给出的策略是,顺应运输机的‘机载防御系统’,尽可能晚的暴露我们的战术意图。”潘上校这样回答安大校的问话。

“很好!你们内部要协同好。我们这块也要协同好。还有,你还在现地监控好其他两个小组的动作。”安大校这样说。

“明白,请放心!”潘上校的眼睛中露出坚定的眼神。这让一旁的秦风心里很踏实。刚才,他接到了国防部长直接下达给他的命令。命令内容是:‘金波巴特002’号情报员秦风同志,兹令你带领我国新组建的机甲战队,从即刻起,随时待命,准备增援嫩松战场……”,而同样的命令发给“金波巴特001”的则是:“……兹令你小组的‘金波巴特002’号情报员秦风带领机甲战队增援嫩松战场……””

现在,秦风的身份既是中国“23世纪机甲战队”的大队长,又是此时这个战场实验项目的监督员。毕竟,他现在只是“待命”中,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进一步熟悉“23世纪机甲战士项目”的所有细节。

实际上,安大校同样坐机甲战士的“大脑袋”里的一个水泡型的“全六维”控制座舱中。当他跟随安大校第一次到达时,就亲身体验过这个座舱,知道那里面是什么。他在眼前的电脑屏幕上看到,此时的安大校,全身贯流地盯着透光的“玻璃罩”。环形屏幕上,则犹如亲临现场的视觉和感觉,不断闪现着正在松山要塞上空进行的大空战景象。

镜头闪过了,噢,原来那里是松山要塞啊。它的一个最高点是什么?文字在闪烁着,是“东临岭”。

镜头马上转到1号运输机的视野。几枚凶狠飞来的导弹被运输机的干扰和压制措施“诱爆”了,干的不错嘛。没想到咱们的运输机还有这样的“机载防御系统”啊。接着,运输机的视野显示,他们还继续向前飞,嗯,速度确实有些慢啊。秦风一边看着一边这样想着。他同开那1号运输机的机长朱武一样,以为打过来的导弹是“机载防御系统”干掉的。当然,这是他以后才意识到的判断失误。

正如他通过环形大屏幕所看到的,远方天际飞临的确实是日本的一个F42“零式”陆上战斗机群(日本“零式”战斗机陆用型是F42,海军型是F37)。带队的长机是山田本二良上校。他的身后,跟随着整整两个中队,约有40多架。

山田本二良已经看到了前方盘旋的中国战斗机,他轻蔑地下令,“转入攻击队形,冲上去,撕碎他们,让中国人知道我们的厉害。”因为在他看来,区区不到十架中国战斗机,让他带领这么多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,简直是太小瞧日本空军的近距离空战能力了。

“他妈的,这是那个混蛋下的这个命令?”山田本二良上校心里这样骂着。

“这是日本空军的那个大队长在指挥着?这小子怎么也是大摇大摆的?也不看看对方的意图啊?”凯林斯上将看到日本“零式”战斗机群的动作后,这样恨恨地骂着。随即下令“霍斯曼”联队再在空中待命三分钟,然后返航。

残酷的近距离空战就要开始了。

这时的时间是2049年11月22日12时50分整。汪勇也透过气来,坐在那里,在等待着一个时刻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